公交变身流动急救站 福建首条“AED专线公交”正式“上岗”
城市公交是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也是一个城市文明重要的窗口。近日,打造流动“生命急救站”暨莆田公交“AED生命守护”计划启动仪式在莆田市公交集团公司公交北站举行。
为进一步扩展城市AED急救网络,更好守护市民生命健康安全,莆田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公交集团、市广电网络公司等单位,在省内首创通过在公交车辆上安装AED设备,配合司机志愿者的急救能力,将每一辆公交车打造为流动的“生命急救站”。
首批16台久心AED设备在莆田1路公交车上正式“上岗”,AED放在车辆中部显眼位置,并通过急救培训提升一线驾驶员的急救技能,“流动AED、流动急救站”将为市民乘客的安全出行增添一份坚实保障。另外,为了确保市民乘客能够清晰识别具有AED急救设备的车辆,公交车车尾贴有醒目的AED标识。
交通工具部署AED已成重要发展趋势
近年来,得益于政策推动和公众急救意识提升,公共场所AED配置已逐步从“鼓励性建议”转变为不可或缺的“社会标配”。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极其宝贵,仅有短短4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找到并有效使用AED除颤,能够大大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
公共交通是市民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更是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载量大,覆盖面广,人群密集,往往是面对突发事件的第一线。在公交车、高铁、船舶、旅游大巴、飞机、出租车、网约车及私家车等交通工具上部署AED,构建一张流动的“生命急救网”,“车到哪儿,AED就到哪儿”,能够大幅提升AED救援覆盖范围,可同时兼顾车内车外心脏骤停等突发情况,为乘客及周边人群提供及时的应急救援服务。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全国范围AED配置率为每十万人15台左右,与发达国家每十万人配备200~300台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提高AED流通性可优化区域配置,不仅能增强公共医疗急救能力,更能有效解决当下多数城市AED配置不足问题,为公众提供更快更高效的紧急救援。
交通工具部署AED,已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近年来,私家车、网约车配备AED的新闻屡屡冲上热搜。北京、深圳、广州、福建、太原等多个城市已开始在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等交通工具上投放AED,利用其流动性和覆盖面广等优势,将“黄金4分钟”流动急救站延伸到街头巷尾,为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更多保障。
久心AED交通场所救治案例(部分)
如今,随着AED的普及推广,公众对AED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在人流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使用AED救人的案例越来越多。公共交通场所及交通工具AED的部署,极大提升了急救效率与风险应对能力,为市民乘客在紧急时刻下提供一条宝贵的生命救援通道。
2024年10月17日,南昌西站G2267次列车上一旅客突发心脏骤停,工作人员使用车站配备的AED成功除颤挽救生命。
2024年5月21日,广州南站G1021次列车上一旅客突发心脏骤停,惠阳医生使用车站配备的AED成功除颤挽救生命。
2023年11月19日,福州火车站执勤点民警使用特勤车上配备的AED成功救回一名心脏骤停的老人。
2023年1月28日,上海消防员使用巡逻消防车上配备的AED成功救回一名心脏骤停的年轻男子。
久心AED公共交通场所及交通工具装机案例(部分)
01
公共交通工具
深圳东部公交、莆田公交、礼帽出行、享道出行、全军首列卫生列车等
02
公共交通场所
地铁站:
北京地铁、合肥地铁、昆明地铁、广州地铁、深圳地铁、绍兴地铁、南昌地铁、南京地铁等
高铁/火车站、客运站:
广州南站、广州白云站、合肥南站、合肥客运站、福州火车站、遵义高铁站、重庆北站、松原火车站、松原客运站、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抚顺北站、抚顺市客运站、阜新市客运站、营口东站等
机场/航司:
南方航空、四川航空、东方航空、北京大兴机场、北京首都机场、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连云港花果山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营口机场、松原查干湖机场、丹东浪头国际机场、遵义新舟机场、香格里拉机场、呼伦贝尔东山国际机场等
码头/船舶:
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厦门国际邮轮中心等
政策文件
2024年10月23日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征求《杭州市推进院前急救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
该通知明确要强化公共急救设备的配置,实现公共场所AED配置达到市域每10万人80台,逐步增加公共交通工具AED数量。
2022年6月22日
《绍兴市“救在身边·交通救护伴行”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推广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急救护一体机、急救箱等急救设备,2022年起,有条件的公共交通工具、邮政分拣中心和其他快递分拣中心配备急救箱等设施设备;至2025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4星级以上高速公路服务区等AED配置率达到100%。
2022年5月31日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各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的通知》
在工作措施方面,要求开展“救在身边·救护伴行”活动。在客运航班、机场、客运列车、火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地铁站、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配置急救箱(包)等急救设备。
2022年5月1日
《江苏省院前医疗急救条例》
第十四条:机场、长途汽车客运站、火车站、轨道交通换乘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养老机构、学校、旅游景区等场所,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并定期维护。
2021年12月27日
《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
2023年底前,北京全市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
2021年9月1日
《广东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第三十一条明确: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地铁站、客运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物品。
2021年5月14日
交通运输部等8部门《关于推广普及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
提到分三个阶段在全国各个公共交通场所部署医疗急救设备,并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标识,做好人员培训和宣传工作。
2021年5月12日
八部委《关于交通医疗急救箱伴行计划的指导意见》
要求推进交通医疗急救设施配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全国交通运输客运场站普及配备AED等医疗急救设备。
2021年1月1日
《杭州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管理办法》
配置场所第八条指出,机场、火车站、轨道交通站点、长途汽车客运站、码头等交通枢纽等场所应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2020年6月30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明确要求推动本市火车站、地铁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大型商场、体育场馆、社区等公共场所按标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