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管网枢纽站的华美蜕变 ——写在国家管网集团安平压气站投产一周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1-23

(文蒋万全)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2025年1月16日,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河北输油气分公司安平压气站建成投产一周年。一年来,该站以“七进十出”将中俄东线与陕京管网、冀宁线、鄂安沧线等国内重要输气干线实现互联互通,每天向下游增输2000万立方米天然气,这不仅保障了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地区54个大中城市、1.5亿户居民用户的用气需求,也提升了我国天然气储运的安全性和调度灵活性,“全国一张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时间的镜头回溯到四年前,陕京管道安平站改扩建工程启动,在这场事关首都和国家能源安全、关乎民生的控制性工程建设中,有一群人肩负重任,直面新冠疫情带来的艰巨困难与挑战,以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全国一张网”的新时代管网华章。在3年多时间的1170余个日夜里,国家管网人在河北安平县境内进行了怎样一场艰苦搏击,确保了这座我国东部关键枢纽站场在2024年1月16日的建成投产?

 

 (一)

扩建之前,安平分输站作为国家管网东部枢纽站,扩建成为压气站,边运行边建设,安全风险面临巨大挑战!

陕京管道系统安平压气站隶属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河北输油气分公司安平作业区,是中俄东线南下输送的咽喉要塞。该站在原安平分输站基础上进行扩建,建成以后将成为我国当之无愧的管网核心枢纽站场,承担着向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江苏等地的枢纽管道供气任务,它的每一次跳动都关乎着首都和国家能源安全命脉。

今天,在扩建后的133亩安平站土地上,七进十出的管道如同大地的血脉,西气、陕气、中亚和俄罗斯来气等在这里汇聚,它们贯穿中国东西南北,构建起中国油气管网在这里实现“四通八达”的东部枢纽站的辉煌画卷。这里,是国家管网三大“储气通”虚拟气量交易地之一,它不仅是天然气输送的枢纽,更是虚拟交易的中心。还是这里,作为国家管网光纤核心节点,其所承载的安全保障任务,彰显着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战略地位。

也许更为直观的是,该站天然气设计输量1.2亿立方米,直接维系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沿线城市的正常运转与1.5亿户居民用户的日常生活。而这些地区都是我国的关键核心所在,每一刻的天然气供应安全都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安全!安全!!必须坚决确保安全!!!”这成为安平分输站改扩建项目的重中之重。因为对于安平站来说,任何一点闪失,都可能引发不可想象的严重后果。

同时,该站地面工艺设备众多,地下管道、光缆、电缆错综复杂,高达90%以上的站场开挖面,深度达六、七米,以及大量的动火作业,对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安全生产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理念已经深入国家管网人的骨髓。“必须坚决确保安全万无一失!!!”这是从国家管网集团到北京管道公司、从参建各方到河北输油气分公司和安平作业区每一个员工的“天字号工程”。在这里,“安全是1,其他都是0”不仅是誓如泰山的口号,更是他们坚守的信念。

三年迎难而上,北京管道公司与建设方紧密协作,以结果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建立“日跟踪制”,全力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以强力手段确保工程建设与生产运营安全万无一失。为确保项目投产平稳有序推进,公司生产部门强化进度管理,科学组织调度;分公司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紧盯任务时间节点;维抢修队伍以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应对每一个动火挑战;作业区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创新采用“不同区域隔离”风险管控模式,优化动火程序,全力打造规范施工、标准化施工现场。在公司各级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三年时间,打赢了工程建设、安全生产、战疫保供等多项战役,确保了项目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如期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实现投产目标。

在施工作业现场,每一次动火作业中,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们不仅是建设者,更是安全的守护者。他们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多重手段,使整个工程得到了全方位、无死角监管。这样的细致入微,确保了每一寸管道、每一台设备都承载着最高的安全标准。

其中,有一个小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在压缩机组72小时试运检测的关键时刻,他们发现了1号机组电机端盖3条螺栓温度偏高。对于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坚守。他们连续作战,组织技术精英深入分析,夜以继日地研究与试验,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确保了工程建设一次建成投产。

国家管网人及参建各方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只有坚守初心、精益求精,才能铸就真正的精品工程。他们不仅在建设一个伟大的工程,更在书写新时代、新征程上管网人的中国故事。

 

 (二)

在安全与工期存在矛盾时,安全是“天字号工程”,运行与建设单位紧密协作,以严谨的态度和严格的管控应对每一项挑战!

吕晓方,时任安平作业区副主任,在这三年时间中,他全程参与了安平压气站的运行与建设。他不仅负责日常生产运行,还要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监护与管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边运行、边建设的安全风险巨大。他们是如何巧妙平衡这两项工作,确保工程安全顺利推进的?

由于安平压气站是在原安平分输站基础上进行互联互通扩建,这就给现场施工作业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同时也给生产运行单位增加了极大的施工风险管控难度。每天有上百人的施工作业场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在确保原有生产运行装置正常运行、有序加快推进新建项目施工作业的同时,他主动参与现场施工作业,查找隐蔽工程图纸,对现场隐蔽工程进行定点定位,要求施工方先人工开挖探坑,在做好地下隐蔽工程防护后,再动用机械。

安平作业区团队日夜奋战在运行与建设现场,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都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败。他们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在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扩建工程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不可预见的后果。

为了确保安全与工期的平衡,建设方与运行单位紧密协作,以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应对每一个挑战。在站场地面挖掘过程中,他们坚持“先探明再精准、先探坑再深坑、先人工后机械”原则,确保站场每一寸土地都被精心呵护。在遇到光缆或管道附近作业时,他们与监理人员同时旁站监护,确保安全无虞后才进行施工作业。

“这样,显然会大大延缓工期和时间成本,与计划工期形成严重矛盾,但在安全和工期这个天平面前,我们必须确保安全,必须以最严谨的态度和最严格的管控来坚守国家能源安全的这一咽喉要塞!”吕晓方说。因为他们深知,安全是工程的基石,是“1”,而其他都是“0”。安全出现问题,不仅工期会受到影响,其可能带来的损失将也无法挽回。

尽管因新冠疫情的影响进一步拉长了工期,但为了确保安全,各参建单位都一丝不苟坚决执行各自成熟的管控体系和流程,坚持不懈地抓好执行落实。项目部全面强化从设计到施工、从组织到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规范施工、标准化工地。

安平作业区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对建设施工现场,全部实现视频监控,对有死角的作业现场采取移动摄像头,确保全区域、无盲点监控覆盖。在人员进入作业现场之前,必须经过安全教育、风险点告知和拍照留档等。对进入作业现场的建设者,作业区员工对其进行不间断巡查监护,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立即叫停,将其带离站区进行安全教育和再培训,考试合格者才能返回作业现场继续施工,对于屡犯者坚决清理出场,确保每一个人都高度重视安全的重要性并规范作业。

“对于违规违章操作出现多次的单位,我们不是以简单的罚款了事,公司在经过评估后将其纳入黑名单,直接从招投标名录中剔除!”安平作业区副主任杨岭飞补充道。

在吕晓方的职业生涯中,参与并见证了许多动火作业,但安平站的动火作业规模、风险级别、工艺复杂性和作业难度都完全超出了常规标准,成为“超级大动火”。他先后3次组织编制动火作业方案,仅字数就高达50万字。正是由于这样严谨精细的作业书和严格的管控、参建各方精准无误的施工作业,确保了所有动火作业的安全无忧。

精细管理的背后是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的支撑。3年多来,安平作业区干部员工基本上都无法正常轮休,他们坚守在现场,风雨无阻,很多人在现场连续工作100天以上无休。

同大家一样,吕晓方更是如此。2021年,孩子刚出生没有多久,他就回到工作岗位,一干就是两三个月。为了确保新建项目快速按照计划推进,他没日没夜编制动火作业方案,细化各项施工作业步骤,每日去现场与建设方进行沟通交流,确保施工不走回头路,节省建设资本,同时降低作业返工程序。

尤其在2023年12月的超强寒潮中,河北安平地区气温达到历史最低值。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员工们在投产调试一线,零下十几度的冰天雪地中一站就是10小时以上,杜世鹏的耳朵被冻伤了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很多人甚至没有时间吃上一口热饭,深夜忙完后泡碗方便面充饥。他们的付出和坚守,都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在此过程中,安平作业区党支部按照国家管网“红色能源动脉”党建品牌部署,着力打造“红色枢纽”党建子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们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在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环保、特级动火作业、压缩机测试、冬季保供、麻山药区域防护和违章违建拆除等工作中,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确保了运行建设同行、安全保供双赢。

 

 (三)

动火作业对在役天然气管道而言,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作业,面对“超级大动火”,他们如何确保71处动火点万无一失?

众所周知,天然气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气体,它具有很高的易燃性和爆炸性。在管道附近进行动火作业时,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在役大型天然气管道动火作业的风险系数更是达到了极值。这对安平压气站的建设运行者而言,每一次动火作业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

2022年9月22日,安平压气站内火光闪烁,河北输油气分公司与维抢修分公司组成的精英团队正在这里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特级动火作业。经过数小时的不懈努力,中俄东线管道与陕京二线、陕京三线、冀宁线、鄂安沧管线在安平站内实现了主干管网的互联互通。这不仅标志着“北气南下”的天然气能源格局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更进一步推动着“全国一张网”战略布局加速落地。

为了确保动火作业的安全与顺利进行,北京管道公司及河北分公司领导层给予了高度重视。经过多次现场踏勘、深入讨论和细致审核,最佳动火方案终于出炉。在方案实施前,河北分公司与维抢修分公司等单位进行了多次严密的桌面推演,确保每一位参战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与动火作业流程。同时,抽调党团骨干充实到一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拼搏精神。

“管网铁军,舍我其谁,保供有我,使命必达”,这不仅是誓言,更是燕赵管网铁军战士的心声。他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有条不紊完成各项动火前准备工作。此次动火作业涉及48个动火点,包括管径25毫米~1000毫米的管线。切割与焊接工作量大,共涉及49道切割口和96道焊接口。为了确保安全与高效双重目标的实现,团队创新采用了“不同区域隔离”的风险管控模式,并不断优化动火方案。

2022年11月9日23时许,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第三期动火作业正式启动。这场特级动火作业完成后,标志着中俄东线管道与原有相关管线在安平站内成功实现工艺装置互联互通,为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保障注入了新活力,也为沿线经济与民生提供了坚实的能源支撑。

在多家单位联动下,一场规模空前的动火作业拉开帷幕。这是一场展现“管网铁军”风貌的硬仗,也是对管工和焊工技艺的严峻考验。

在作业现场,管工们精准切割、打磨、测量、下料、组对,动作娴熟一气呵成;焊工师傅们消磁、焊接,技艺高超行云流水。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推进作业进程。整个现场就像一幅生动的施工作业画卷,展示出管网人和建设者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

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施工,随着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毕,本次特级动火作业安全顺利完成。那一刻,现场人员相视一笑,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面对挑战时,有决心、有毅力、有技艺的“管网铁军”始终能够攻坚克难,创造奇迹。

这场特级动火作业的胜利,以及71个动火点的安全圆满完成,是参建各方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有力见证,是他们在建设“全国一张网”中取得的一项重大成绩。

2024年1月16日,安平压气站顺利建成投产,日增输天然气高达2000万立方米,下游亿万民众享受到了更多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红利”。

 

 (四)

当问及付万章为何如此拼尽全力时,他用管网集团的一条行为准则诠释了他的做事理念:“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拒绝纸上谈兵!”

在安平压气站建设工地上,在国家管网集团北京管道公司党委的协同组织指挥下,有一个人身兼数职,组织协调68家单位、近千人的参建队伍在这里攻坚克难。每一天,他都奔波在现场,为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忙碌。在连续几天几夜作战的大型动火作业中,他更是很少能够休息。在压缩机组测试的关键时刻,即便“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他的左脸肿得像张“发面团”,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四处奔忙。

 “每到这种关键时候,高度紧张的我都这样着急上火,等到投产成功了,20来天后就自然消下去了,吃药也没有用,因为什么药也不管用。”他自嘲地笑着告诉笔者。

当问及他为何如此拼尽全力时,他用国家管网集团的一条行为准则诠释了他的做事理念:“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拒绝纸上谈兵!”在他看来,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这也是他们这支建设队伍的灵魂所在。

他就是安平压气站项目经理、国家管网项目建设分公司冀鲁项目分部负责人付万章。这位曾参加过阿独线、铁岭国家油库、漠大线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者,一如既往把安平压气站项目当成精品工程来打造,一丝一毫都不将就。

蒋建国,国家管网项目建设分公司灵台项目技术副经理,也是这支项目建设团队的典型代表之一。面对安平站新老管线交替穿越、拆旧建新等复杂施工难题,他全局规划,精心布局,不仅制定了站场施工思路和关键节点,优化了施工顺序,还积极主动加强与运行单位的沟通协调,积极推进站内施工进程。

安平改扩建的核心,是实现中俄东线管道与陕京管道、冀宁以及4路分输用户的互联互通。为实现这一目标,原设计计划动火74次。面对这一艰巨挑战,蒋建国将新老工艺系统熟记于心,结合运行需求,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确定了安平站动火分六步走方案,减少动火作业次数,做到了环环相扣,既保证了中俄东线管道南段按时投产,各条干线之间输气互补,又避免了频繁动火导致的下游输气不足,确保了运行安全。

在开工之初,蒋建国提出增加5台双阀隔断阀门的创新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实现了中俄东线管道与陕二、陕三、冀宁四条线路动火期间的双阀隔离。在动火期间,只需将双阀关闭,便不会影响其他干线正常运行,实现站内动火连头。该方案的实施,将复杂动火方案化繁为简,大大减少了停输次数,将影响降到了最低。

对此,付万章感慨道:“正是像蒋建国这样一批充满智慧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不仅保证了站场和压缩机组的建设质量,更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了管网人对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坚定承诺。”

同他们一样,在安平压气站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管网人都以卓越的工程品质和坚定的民生担当,书写了一曲“管网铁军”的赞歌。他们精准掌握边运行边建设、安全与工期的平衡点,巧妙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环保。这不仅展现了他们对QHSE的极致追求,更彰显了他们对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深沉情怀。

 

 (五)

大功率压缩机组是天然气工业领域皇冠上的明珠,这些国产压缩机组的建成投运,是我国民族工业和油气管道工业大协作的结晶!

发挥安全支撑、产业控制、科技创新三个作用,科技自立自强,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国家管网安平压气站建设中的一个根本遵循。

安平压气站的3台套20兆瓦国产电驱压缩机,由陕西鼓风机集团精心打造,展现了多项创新和技术突破。这些设备不仅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相比进口设备,综合成本降低约30%。

在机组控制方面,这些国产设备再次展现出其技术实力。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了远程一键启停机、多机组负荷分配智能化控制等功能。这不仅将人工现场操作转变为多种工况、多种模式下的自动判断和控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10人1小时”到“1人1分钟”,且为今后全面推广相关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

据陕西鼓风机集团工程师林晓介绍,陕鼓制造的国产压缩机组已在我国多个天然气管道重要站场使用。他自豪地说:“在安平站,通过创新和技术突破,我们不仅实现了安平压气站的顺利投产,而且为民族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多方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对陕鼓技术实力和服务精神的最好证明。”

如他所言,安平压气站3台压缩机组的建设安装、调试和投产等工作,牵涉到十多家相关企业,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安平站的顺利投产保驾护航。在那个极端的寒冬里,他们以“飞夺泸定桥”的奋斗精神,为安平压气站的顺利投产提供了陕鼓力量,展现了陕鼓人的“奋斗者”精神。

工程建设的过程,也是培养运行人才和队伍的过程。安平作业区编制“陕鼓”机组专业培训计划,利用晚班会开展“每日一主题,全员上台讲专业”机组培训,以内部培训与调试厂家现场实操培训相结合,全员分析研讨,掌握“陕鼓”机组必备应知应会技能。同时,作业区走出去“取经”,安排23人次分别前往泰安、唐山等兄弟单位学习,研究同型号国产压缩机组运行维护经验,为后续工作培养人才队伍。

朱峰,一位在生产领域摸爬滚打18年的电控仪工程师,安平压气站工程建设对他而言是一场从未有过的考验,那就是压缩机组相关的工作内容。但他没有退缩,在那些不眠不休的繁忙日子里,他沉浸在资料、图纸、视频和与专家的交流中,全身心投入到压缩机组的学习中。终于,伴随着3台套压缩机的成功投运,朱峰也以他的毅力和才智完成了这项挑战。此刻,他心中充满了自信,为今后的职业生涯铺平了道路。

“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成就共赢”催生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在三年的工程建设中,有近70家单位、上千人参与安平压气站建设运行中,累计焊口5738道,合计焊接当量11.4万吋,站场一次焊接合格率98%以上,71处动火连头一次焊接通过率全部100%,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安全环保零事故。这无疑是一份值得自豪的成绩单。

 

       难怪付万章会满怀激情地分享道:“安平压气站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新建天然气南下输送打通了关键通道,更象征着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篇章。这一壮丽成就,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能源领域的实力与无限潜力。”

 

(六)

管网枢纽站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何确保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是重中之重。一年来,安平作业区团队是如何做好这份答卷的?

2025年1月16日,安平压气站迎来了投产一周年的日子。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这座承载着国家能源安全重任的枢纽站正以稳健的步伐,为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安平压气站的控制室内,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站内的各项运行参数,工程师们紧盯着屏幕,不时调整着各项参数,确保压缩机组的稳定运行。

“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冬季保供的安全平稳。”安平作业区主任吴晓飞目光坚定地说。他身前的工程师们忙碌而有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责任与担当。

“冬季是天然气需求的高峰期,我们必须确保每一方天然气都能安全、准时地输送至下游用户。”吴晓飞介绍道,“为此,我们提前编制了详细的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

在站场上,压缩机轰鸣着,将来自远方的天然气加压后输往全国各地。员工们身着厚重的棉衣,沿着管道线路一步步前行,仔细检查着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隐患。“我们的职责就是确保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安全畅通。”一位员工边检查边说道。

据统计,自投产以来,安平压气站已累计向下游输送天然气近300亿立方米,日均输气量稳定在7000万立方米以上,最高日输气量更是突破了1亿立方米大关。这些数据背后,是安平作业区全体员工夜以继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作为国家管网集团的枢纽站,安平压气站不仅在保供方面表现出色,还在技术创新上不断突破,向着国家管网集团标准化示范站建设的目标稳步迈进。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站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作业区副主任杨岭飞介绍道,“比如,我们引入了激光监控系统,实现了对站场和管道的全方位、无死角监控。”

在站场上,多个激光探头正沿着预定的路线缓缓转动。它搭载着高清摄像头和多种传感器,能够实时采集站场里有无天然气泄漏,并将数据实时传输到主控室。“这种探测监控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大大提高了监控效率和准确性。”一位技术人员自豪地说。

没有创新,没有未来。在技术创新方面,安平压气站团队高度重视标准化建设。作业区按照标准化站队建设规范,编制了一套更为完善的标准化手册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我们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吴晓飞说。

同时,安平作业区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工作。一年来,作业区共获得国家专利11项,发表技术论文10余篇,为站场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油气能源行业,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安平压气站深知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下足了功夫。

“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动摇。”吴晓飞斩钉截铁地说,“为了确保安全运行,我们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

在站场上,随处可见各种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标语。“我们要时刻提醒员工注意安全、遵守规章制度。”吴晓飞说,“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安全培训和演练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为了确保站场设备的安全运行,安平压气站还建立了严格的设备巡检和维护制度。“我们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隐患和问题。”一位设备工程师介绍道,“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设备厂家的沟通协作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修。”

除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外,在北京管道公司的统一组织指挥下,安平压气站还积极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工作,组织开展了多次应急演练。“我们还与地方政府建立了应急联络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在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和协同处置。”吴晓飞说。

一年来,安平压气站成功应对了多次突发情况考验,确保了站场的安全稳定运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国家管网集团及北京管道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指导。

作为国家管网的枢纽站之一,安平压气站深知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立企强企’的战略不动摇。”作业区党支部书记李浩说,“为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团队,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措施和举措。”

在人才培养方面,安平压气站注重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能力提升工作。“我们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杨岭飞介绍道,“同时,我们还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和资格认证考试,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除了加强内部培训,安平压气站还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经验。他们与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并通过引进外部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经验的方式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水平。

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河北分公司及其安平作业区还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激励机制建设。“我们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体系。”河北分公司党委书记刘泽军说,“通过这些措施和举措的实施和落实,我们成功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七)

安平压气站的建成投产和平稳运行,彰显了国家管网集团的建设实力,体现了北京管道公司在“建管融合”体制下的高效协作与创新能力。

春风化雨铸辉煌,岁月如梭展新篇。从工程建设到一次投产成功,从“建成即达标”的合建示范站点到投产一年来的连续、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安平压气站的建设和管理运行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或经验?1月22日,笔者有幸采访到北京管道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肖华平。

肖华平认为,国家管网集团的“建管融合”体制是“全国一张网”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创新,它打破了此前的“建管分离”的建设模式,实现了从项目建设到运行管理的无缝衔接。“这种体制的优势在于,它让我们在项目建设初期就能从运行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前考虑和规划,确保项目建成后能够顺利、高效地投入运行。”肖华平坦言。

他进一步解释道,在安平压气站的建设过程中,北京管道公司充分发挥了“建管融合”体制的优势。从项目规划、设计到施工、调试,每一个环节都有运行管理团队的深度参与。这种深度参与不仅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质量,也为后续的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交钥匙工程”面对的各种问题。

“比如,在压缩机组的选型、调试过程中,我们的运行管理团队就提前介入,与厂家紧密合作,确保机组能够顺利接入我们的运行系统。”肖华平举例说。他强调,这种提前介入和深度合作,使得机组在投产后能够迅速达优良运行状态,为安平压气站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安平压气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新冠疫情的影响、施工环境的复杂多变等。”肖华平回忆道,“但是,在‘建管融合’体制的引领下,我们与建设方紧密协作,以结果为导向,以问题为抓手,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确保了项目的如期建成投产。”

他特别提到了压缩机组在72小时试运检测的关键时刻出现了电机端盖螺栓因电磁原因造成的温度偏高问题。面对这一突发情况,北京管道公司运行管理团队迅速响应,组织技术精英深入分析、夜以继日地研究与试验,通过更换螺栓并进行绝缘处理,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确保了机组的顺利投产。“这个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我们运行管理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理能力。”肖华平感慨地说,“这也是‘建管融合’体制带给我们的一大优势。”

除了建设过程中的紧密协作外,“建管融合”体制还为安平压气站的后续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肖华平介绍,在站场运行过程中,北京管道公司充分利用“建管融合”体制的优势,实现了对站场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精准管理。

“我们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系统和智能化管理手段,对站场的各项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和风险。”肖华平说道,“这种精准管理不仅提高了站场的运行效率,也保障了站场的安全稳定运行。”

他特别谈到:去年这个时候正值极端严寒来袭,保供任务十分急迫,安平压气站压缩机组是从72小时带负荷试运行阶段直接投入生产运行。直到今天,一年来所有国产化机组从未停过机,保持着连续、安全、平稳和高效运行,没有一次非计划停机,体现了其卓越的运行性能和稳定性。“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建管融合’的效果,更离不开北京管道公司对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并重的态度。”他说。

肖华平还指出,在此过程中,安平压气站也锻炼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他们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确保了站点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这些努力共同铸就了安平站投产即达标、运行无异常的辉煌成就。

 

       今天,在国家管网集团加快建设“服务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与众不同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能源基础设施运营商”的现代化进程中,北京管道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唐善华满怀信心地表示:“我们将以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持续优化油气管网运行调度机制,秉承和发扬‘奉献陕京,保障首都’的陕京精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强执行力确保安平压气站长周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为保障国家和首都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在安平压气站现场,站场里压缩机依旧轰鸣着,将来自四面八方的天然气清洁能源加压后输往全国各地。而在这座中国天然气能源枢纽的背后,是一群默默奉献的管网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需要,服务行业发展”的道路上书写着国家能源安全的新篇章。

迈进2025年新年大门,迎来中国己巳年新春佳节的喜庆,我们不仅要为这一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枢纽站点赞,更要向那些默默付出、拼搏奉献的所有参建与运行者致以最崇高敬意!让我们把他们的故事记录在共和国油气管道工业建设发展的宏大叙事中!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 返回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