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潇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唢呐专业,师从著名唢呐演奏家,教育家高晓鹏教授。陕西省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陕西省唢呐委员会理事,榆林市音乐家协会会员。学生期间参加比赛获奖众多,如:获得陕西省春芽杯二等奖、陕西省首届唢呐大赛三等奖等。
2021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同年加入米脂吹打乐团。
2021年随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参演民族管弦乐组曲《江山如此多娇》。
2021~2023年随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陕西省广播民族乐团,米脂吹打乐团在全国各地多次参演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永远的山丹丹》。
2022年参演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式《唢呐与钢琴》。
2023年在国家大剧院为国家领导人及外宾首演由中央文旅部及中宣部组织的《陕北民歌音乐会》。
2023年在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
2024年在深圳参演由中央文旅部及中宣部组织的《陕北民歌音乐会》并独奏《脚夫调》。
陕北唢呐与陕北人的生命内在基因是统一的,与陕北人的精神气质性格是一体的。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唢呐是个红火盆,走到哪里哪里红。”“听不见唢呐吹,愁事一圪堆;听不见锣鼓响,心口口憋得慌。”与其说陕北人喜欢唢呐,倒不如说陕北人喜欢唢呐表现陕北人的喜怒哀乐,喜欢唢呐表现陕北人的无限心事,喜欢唢呐表现陕北人的生存哲学,喜欢唢呐表现陕北人的性格气质。
陕北唢呐经过千百年来的吹奏发展,逐渐形成了属于这块土地的独特风格:浑亮、厚重、豪放、粗犷、激昂、悠扬、辽阔、幽深。这些风格与陕北人朴素、率真、厚道、慷慨、达观、大气、热情、坚韧的性格是有机融为一体的,陕北这块厚实的黄土地因为有了唢呐,山水多了韵味,生命多了灵气,太阳多了亮色,月亮多了妩媚。
陕北唢呐的独特风格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独特的风格能透视出陕北人怎样的生存、生活、生命密码?这确实是一个极具价值与意义的文化学民俗学话题。
陕北唢呐的风格形成从时间上说,从明代开始,进入风格初步出苗期。这样说有三个理由。一是最先的唢呐从西域传入军队后,是不带芋子哨的唢呐,类似于今天办事时使用的老号或者叫长号那种类型样式的唢呐。这种唢呐的特点就是音量超浑超重,风格单一。二是唢呐在明代开始大面积在内地流行,有明朝王磐的散曲《朝天子·咏喇叭》为证:“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这首散曲虽然反映的是江苏高邮一带官方的唢呐写实场景,但是陕北是唢呐传入内地的较早甚至更早地区,因此,说陕北唢呐风格的初步出苗期在明代并不为过。
三是陕北唢呐铜碗的弧度与大小真正成为现在这样形状应该是百年左右的时间。原来陕北唢呐类似新疆的鸡腿唢呐,铜碗比现在小一半左右,尺寸也短,音量自然也低。据有的唢呐艺人回忆,是一米脂唢呐艺人最先对铜碗改制放大后,然后众多陕北唢呐艺人效仿而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陕北唢呐现代风格的真正形成也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