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经方服饵法”2024经典经方学术年会在北京顺利举办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2-05

      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杭州西湖中医经方研究院主办,北京医大中西医结合医院承办,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广东省中医院许家栋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山东省日照市中医院许家栋名医工作室协办的“2024经典经方学术年会”于2024年11月16日至11月17日召开。

      大会以“经方服饵法”为主题。经典经方倡立人、杭州西湖中医经方研究院名誉院长许家栋,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院长唐红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刘宝利,广东药科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钱国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副院长朱永苹,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副院长胡敏,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执行副院长姜志辉,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副院长邱新萍,北京天坛医院中医科主任李焕芹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72人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研室主任曹灵勇教授主持。

      许家栋教授在开幕式中对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悉心指导、以及承办单位提供的优秀场地表示感谢,肯定了本次会议首席战略合作伙伴德正堂医疗集团的倾力贡献,对杭州西湖中医经方研究院秘书处在会议筹备过程中的辛勤工作致以敬意。

      许家栋教授在授课交流环节,做了题为《经方服饵法》的学术分享。他通过大量的文献学训诂与考证,梳理了服饵法的由来,提出了服饵法的详实定义,并对经方中服饵法的药物和理法应用进行了挖掘和归纳。许家栋教授根据六经病的特点阐述和确立了各经的服饵正药之法,特别是阳明服饵正药以辛寒、酸寒、咸寒三法分类,厥阴(少阳)服饵正药以甘、酸、咸、石四法分类。在此基础上,许家栋教授依据水、火、气、血四证的特点对各经服饵药进行了对应分类,形成了完善的六经服饵用药法度框架。最后他对服饵法所涉及的方药特点做了详细的论述,并结合大量精彩的临床案例让与会者对于各类服饵法的妙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经典教研室主任曹灵勇教授基于六经辨证论治及病传理论,结合T2DM特点,总结了消渴病的六经症候衍化和病传路径,并提出了“苦酸制热,除瘅降糖”的治疗原则。曹灵勇教授提出了阳明病湿热壅盛、耗伤津血或太阴病津血亏虚、水(湿)热郁滞为消渴病发病基础,继而可病传太阴阳明合病,最后传入厥阴,形成虚实水火寒热错杂之势。其中对于太阴阳明合病与厥阴病的区别做了详细明了的阐述。最后曹灵勇教授对各个病传阶段的酸苦药物和方剂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病案进行讲解,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空港院区副院长朱永苹教授从“津液一元论”出发,提出了伤寒经方体系以津液输布离合来揭示人体正邪关系及表里结构,并将功能性腹痛的病机分为病输(血证)、病布(气证)、病离(火证)、病合(水证)来进行梳理总结,并在每一证中体现兼虚、兼实、服饵法方药之分类。同时朱院长将服饵法与药膳相结合,通过服饵药膳对于功能性腹痛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妇科主任向东方在本次大会中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服饵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做了专题论述。向东方主任首先对服饵法的源流进行了考证,并依据酒药、草木、谷物、血肉、金石对服饵法进行了分类。根据妇人病虚、寒、结的特点,认为妇人病发病机理为太阴胃虚、津亏、血痹病传入里而病见寒疝腹痛、癥瘕、不孕,妇人病临床上以类厥阴多见,而水火气血四证中又以血证多见。最后向东方主任总结了妇人病常用服饵药物,并结合案例为与会者答疑解惑。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周天梅论述了中医中风病的源流,对历史文献中中风病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从中重点提出了阳明四法论治中风理论的理法溯源,归纳为续命法、续命解肌法、阳明法(辛寒、酸寒)、阳明法(苦寒、咸寒)四个层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层面上理法方药,并以水火气血为框架构建了方阵体系。最后周天梅主任通过急性中风、病毒性脑膜炎、脑干出血等成功案例的讲解,深刻体现了经方在危重顽疾中大有可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常务副院长刘宝利教授进行了“温阳解表法辨治膜性肾病的临床实践”的专题讲座,刘宝利院长以其亲身临床治验的多个案例肯定了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并基于脏腑风湿论的观点,论述了人体感受风寒湿邪后,风寒湿邪如何内传或直中,伏于脏腑而形成痼疾的过程。刘宝利院长将脏腑风湿病分为虚、伏(由表入里)、变、损四期,并提出以伤阳为主线,故应注意温阳;治疗上应以透邪为要旨,故应重视解表。膜性肾病为典型的脏腑风湿病,应以温阳解表为主要治法。最后刘宝利院长通过中医治疗膜性肾病的循证医学证据来鼓励与会者增强信心,坚定地做中医药的践行者。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教授林树元博士对“经方辨证思维链解构与应用方证相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经方辨证有双系统,其中认为“方证相应”为经方辨证思维的快系统,“病机辨证”为经方辨治思维的慢系统,两者皆有自身的优缺点。“方证相应”长于简单直观、易学易用,“病机辨证”长于逐层降维、组合推理。林树元副教授通过对“营卫链”和“胃气链”的内在逻辑解析,提出运用大语言模型+CoT,构建符合慢系统思维的经方智能体,可有效复刻病机辨证的认知过程。

      广东省中医院刘畅博士以临床中应用桑白皮类方为出发点,结合水药服饵、石散、淡渗、渗泄、攻逐的五个层次,以及火药服饵、石散、阴旦、苦寒、攻逐的五个层次,提出在津血亏虚而水(或、且)火冲逆时,可以考虑使用桑白皮类方,并依据阳明(火证为主)、厥阴(虚证为主)、合并病(阳明传厥阴/阳明太阴合病)将桑白皮类方分为三类,并通过案例的讲解梳理了不同桑白皮类方的区别与鉴别点。

      澳门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煜博士提出在目前全球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AI技术发展迅速,其充分肯定和认可了AI介入教育的必要性,认为可提供智能化与个性化学习支持,提高效率,补齐短板。李煜助理教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轩岐问对”GPT大语言模型,将AI与中医经方教育相结合,并通过不同的学生组别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收集,并对比和评估学习效果。实验可以发现“轩岐问对”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病案分析能力、自主学期兴趣方面具有积极表现,体现了AI在智能化、个性化教学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2024年经典经方学术年会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三甲医院临床医生、主任,院校教授及众多医务工作者,以丰富内容和创新形式广受好评。与会者对年会文创等各项创新形式表现出浓厚兴趣,并高度评价了会议的组织和内容,对未来的经典经方学术年会充满期待,相信它将继续拓展视野,激发新思维,推动经典经方的传承与发展。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 返回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