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花旗战略“撤退”,外资银行在华为何难以突围?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1-08


作为在中国开办业务的第一家美国银行(1902年),花旗个人银行业务决定退出中国大陆市场。

“在过去数月中,我们仔细评估了多种方案的可能性,最终确定逐步关闭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同时,我们也将继续寻求个人银行业务单独出售的可能性。”花旗中国表示。

至于为何选择退出,花旗首席执行官简·佛雷泽(Jane Fraser)表示,花旗缺乏个人银行业务竞争所需要的规模,而在亚洲部署财富管理、机构业务等将有机会得到更高的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目前并没有实现相关资产的转让。其在公告中表示,在逐步关闭个人业务的过程中,将继续寻求单独出售中国大陆个人银行业务中的个体业务的可能性。

花旗强调,此次业务调整不涉及企业与机构客户业务。“在中国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花旗将继续助力中国企业开拓全球市场和外资机构参与中国开放的大市场,将继续坚定在中国服务企业与机构客户,发展对公业务。”花旗中国CEO、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林钰华表示。

大力收缩零售业务版图

花旗中国的个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个人存款、个人保险、个人房贷、个人投资、个人贷款和个人银行卡。

“在过去数月中,我们仔细评估了多种方案的可能性,最终确定逐步关闭花旗中国大陆的个人银行业务。花旗逐步关闭中国大陆的个人银行业务的同时,也将继续寻求个人银行个体业务单独出售的可能性。”花旗中国在其官网发布的通知中表示。

“我们预期全部业务关闭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根据不同产品和个体业务的具体情况,单个时间表会有所不同。”花旗中国表示,在进一步通知前,花旗服务客户的方式不会产生改变,客户可以继续使用花旗的服务,包括花旗客户热线、分支行和财富中心等。

与此同时,个人银行业务网点将会被逐步关闭,但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履行一定的监管流程。花旗中国表示,会在关闭网点前及时通知客户,即便在网点关闭后,客户也可以继续通过花旗银行数字渠道或银行指定的其他方式使用账号服务,具体安排会及时通知客户。

并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市场,花旗银行正在大幅裁撤分支机构,已经退出多个海外市场的传统零售银行业务。

2021年4月,花旗集团披露一季度业绩报告,计划关闭其他13个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业务,包括澳大利亚、巴林、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波兰、俄罗斯、泰国和越南等,2022年1月,花旗集团进一步宣布将在半年内以出售或公开市场接管的方式出清其在墨西哥的零售银行业务。

伴随着业务收缩,花旗集团的业绩数据也表现承压。

花旗集团财报数据显示,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下,今年三季度,该集团总营收为185.1亿美元,同比增长6.1%;净利润为34.79亿美元,同比降低25%。其中,个人银行和财富管理营收61.9亿美元,同比增长6%。

其在华营收表现同样不太理想。花旗中国财报数据显示,其2019-2021年在华营收逐年下滑,分别为59.5亿元、55.8亿元和54.4亿元;净利润也走低,分别为20.7亿元、17.3亿元和18亿元。

外资银行为何从“狼”变成“熊猫”

花旗银行的版图收缩,是外资银行在华的一个缩影。

2007年4月23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和东亚银行等四家外资银行正式向本地居民提供全面人民币服务。彼时,“狼来了”成为外资银行入华的普遍形容。

截至2021年末,共有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已达929家,其中包括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7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5家代表处,分布在69个城市;其中包括总行41家、分行458家和支行430家。2021年新增的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11家。与发展之初相比,外资银行机构数量、资产绝对规模都有明显上升。

但是从相对规模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却似乎并不如意。

中国银行业协会外资银行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在华外资银行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末,外资银行在华资产总额3.79万亿元,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仅1.31%。

不仅如此,外资银行的盈利能力也相对较低。根据银监会公开数据,2016年二季度,外资银行资产利润率(ROA)最低到过0.25%,2021年,这一数值为0.53%,低于城商行的0.64%,并且明显低于农商行、股份制行、民营银行、大型商业银行等各类银行。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黄凡用“从狼演化为熊猫”来形容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

黄凡认为, 外资银行的主要困境及成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外资银行的“全球化视野”无法把握“本地特色的机会”;外资银行的“刚性合规”无法把握“本地的弹性监管”的空间;外资银行的“风险匹配”难以应对中国特色的“刚性兑付”。

一位曾在外资银行任职的人士向钛媒体App表示,“外资行在华展业大都面临着吸储困难的问题,财富管理业务本该是外资银行的强项,但是此前具备中国特色的银行理财业务让‘刚性兑付’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外资银行合规较严格,很难适应中国市场,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曾在专题报告中从负债端、资产端和中间业务三方面就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展开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负债端,外资银行的存款来源面临约束,而同业拆借市场成本较高;在资产端,外资银行错过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快速扩张期;中间业务方面,市场准入因素使得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报告认为,外资银行水土不服症状与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不完善、金融市场不成熟有关,这就对我国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金融改革与金融开放必须协同推进。(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阅读下一篇

返回首页 返回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