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5年2月13日 /美通社/ -- 2025年2月2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被禁止人工智能系统清单生效。即日起,面向欧盟市场的AI系统提供商和部署商、基于AI的服务提供商、含有嵌入式AI的产品制造商将面临合规性挑战。为协助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积极应对这一合规性挑战,TÜV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V南德")推出AI系统的快速评估服务,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其基于AI的服务和AI相关产品中可能含有的被禁止功能,控制风险。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Regulation (EU) 2024/1689)于2024年7月12日出版,并于20日后的8月1日生效,根据第113章的实施计划,法案整体将在两年后的2026年8月2日强制实施。然而,第5章"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实践"提前于2025年2月2日强制实施。这意味着从该日期起,任何在欧盟市场提供含有被禁止人工智能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为都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为了该禁止清单得到有效执行,欧盟委员会还于2025年2月4日发布了《人工智能法案》所定义的"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实践"的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该指南进一步提供了对《人工智能法案》第5章(Article 5)所列被禁止人工智能实践的解释,以确保这些法规条款得到一致和有效的执行。该指南再次强调了被禁止AI系统的供应商和部署商可能会被处以最高3500万欧元或其上一财年全球年营业额的7%(以较高者为准)的罚款。
八类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法案》第5章定义了八类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应用,以下为每种类型的具体定义,适用范围和举例。
法规章节 |
禁止项 |
内容与举例 |
Article |
有害的操纵 |
|
Article |
对弱势群体 |
|
Article |
社会性评分 |
|
Article |
个人犯罪风 |
|
Article |
无差别面部 |
|
Article |
情感识别 |
|
Article |
生物特征 |
|
Article |
实时远程生 |
|
豁免条件
除了以上八项被禁止人工智能实践的清单,《人工智能法案》第5章还详细规定了豁免条件,如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通常被禁止的人工智能实践的必要保障措施和条件。例如实时远程生物特征识别(RBI)系统在执法领域的应用,在满足一定保障措施和条件下可以获得例外许可:
- 针对特定受害者的搜索:例如被绑架、人口贩卖或性剥削的受害者,以及失踪人员。
- 防止具体威胁:例如防止对自然人的生命或身体安全构成的具体、重大和迫在眉睫的威胁,或对恐怖袭击的真实和当前或可预见的威胁。
- 定位或识别犯罪嫌疑人:例如涉嫌犯有《人工智能法案》附件II(Annex II)中所列犯罪的人员。
使用这些系统时必须遵循的严格条件包括事先授权、必要性和成比例性评估、地理和时间限制、基本权利影响评估(FRIA)、注册要求、通知监管机构以及年度报告等。这些规定旨在确保在保护执法需求的同时,充分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具体的例外案例如下:
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系统(非远程)用于验证人员是否具有进入核电站的权限。当人员在显眼的摄像头前进行验证时,若系统拒绝其访问,随后会尝试识别该人员是否属于恐怖分子监视名单。该系统并非远程操作,且人员是主动参与验证流程以获取核电站准入权限。该应用场景不违反《人工智能法案》第5条的被禁止人工智能实践的条款规定。
监管与罚款
欧盟成员国指定的市场监管机构以及欧洲数据保护监管机构负责执行《人工智能法案》中关于人工智能系统的规则和禁令。《人工智能法案》建立了一个分级的处罚体系,针对违反AI禁止项的最严重处罚如下:
- 对供应商和部署者的罚款:从事被禁人工智能实践的供应商和部署者可能会被处以最高3500万欧元或其上一财年全球年营业额的7%(以较高者为准)的罚款。
- 对公共机构的处罚:对违反法案的公共机构和机构处以行政罚款,这些罚款最高可达150万欧元。